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帥哥嬌娃 Orz...

來了來了來了! 遲到的電影,來了。


上禮拜有沒有看電影?有。看了Woody Allen 69 年的 Take the Money and Run (中譯:傻瓜入獄記)。看了 Ben Stiller 的新作 Tropic Thunder (開麥拉驚魂)。延續上禮拜 A Man Escaped (死囚逃生記),另一部 Robert Bresson 的名作 Diary of A Country Priest (鄉村牧師的日記),在1/3 處卻像昔日初探 Ingmar Bergman 的 The Seven Seals (第七封印) 或 Pier Paolo Pasolini 的 The 120 Days of Sodom (索多瑪120天) 一般,突然失去意識。

然後,甜美的果實從天而降。令許多女性影迷為之瘋狂的 Johnny Deep 再次以弱智形象征服了我的心,憑的就是這一部, Benny & Joon (中譯:帥哥嬌娃...太屌了...)。這是一部什麼片?芭樂愛情喜劇片,我的菜。

劇情是講述在一對在美國小鎮居住的兄妹,哥哥 Benny 從事修車技師的工作來養家同時照料精神不穩定的妹妹 Joon。在某一晚的撲克牌局上,妹妹輸給了哥哥的牌友,然而那位牌友的賭注卻是:麻煩帶走我的阿達親戚,Sam (Johnny Deep)。而自從 Sam 加入了這對兄妹的生活後,他異於常人的言行舉止卻為 Benny 和 Joon 以往努力維持平衡的生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帥哥嬌娃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的不慍不火。沒有特別煽情的劇情,有的是小巧迷人的橋段,以及Johnny Deep 的演技。講橋段,單從日常生活中烤土司,這個再一般不過的行為,卻變成用熨斗來發揮就令人感到人類想像力的巧思。講 Johnny Deep,他是一位很帥,很有風格的演員沒錯,然而我一直覺得他也是位很有實力,也很努力的演員。從臨場演出舔水彩顏料的即興發揮到在公園裡模仿默片時期巨星 Buster Keaton 的表演,那是我覺得這位演員魅力的展現。當然對於女性影迷的福利,阿達強尼的帥,不是來自影片角色的造型,卻是在所扮演的角色 Sam 的那份單純。在他爬上病房大樓後懸著屋頂擺盪在 Joon 的窗前時,那種單純注視的眼神真讓我覺得: oh my,強尼戴普真是迷死人了~~~

除此之外,我非常喜歡帥哥嬌娃裡的電影配樂。輕快愉悅的主旋律,隨著劇情一步步進展不斷反覆出現,適時的為影片撲上了一層浪漫明亮的調性。配樂的重要,看電影的人都知道。它可以凝聚緊張感,釋放焦慮的情緒,加速劇情的節奏,甚或像歌舞劇一樣完全融進劇情的一部分。然而,完美的配樂,是能讓觀眾在投入劇情的同時卻又能被明確意識到的。講花樣年華你會想到什麼?談 Schindler's List (辛得勒名單) 你又會想起什麼? Twelve Monkeys (未來總動員),Pulp Fiction (黑色追緝令) 呢? 厲害的是,上面所提的幾部電影,它的配樂或主旋律都不是人聲的音樂,而是純器樂本身的表現,帥哥嬌娃一如是。這些音樂,不只為電影提味,卻更成為人們對這部影片回憶的片段。

數年前當還在明日新聞台寫東西時,在一篇講 Queen (皇后樂團) 的文章中曾提過,除了那些眾所皆知的搖滾名曲外,吸引我,讓我喜愛難忘的,卻常是些簡單乾淨的小品 (ex. Queen 的 Bicycle)。相較之下,他們似乎沒有特別的目的或目的地,他們的存在也不像是以"要被人記住"而出發。對他們來說,如果有所謂存在感的存在,那是以"遇見"為發生,是一種本質上的美而迷人。若以此來結尾,Benny & Joon,一如是。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最貼心的負擔


文◎亮心

小志的父親擔任臨時工,工作收入不穩,又不負家庭責任,導致夫妻離異,母親只得獨自照顧兩個身障的孩子。面對經濟壓力,小志的媽媽情緒憂鬱、難尋出口,曾有輕生念頭。小志本身亦為輕度智障兒,個性憨厚,唯有過動傾向,目前就讀國三特教班。母親說:「而今她與小兒相依唯命、相互扶持,由於小志的貼心,即便扶養兩兄弟十分辛苦,開一家溫馨的西點麵包店,已成為媽媽與小志共同奮鬥的目標。」

當一個家庭兩個孩子身心都出現問題時,那父母親所付出的心力,絕非外人所能想像;小志的家庭便是如此,他本身是一個輕度智障、容易過動的孩子,相較於先天性腦性麻痺,必須終日臥床的哥哥,已屬萬幸;可喜的是正因小志的善解人意,讓他變成媽媽的助力,而非沉重的負擔。

母親十七歲時,生下小志的哥哥瑋瑋,由於出生前即因染色體異常,衍生腦性麻痺、小腦症等多重障礙,導致完全無法坐起,得靠母親十七年來細心照料。小志的父親因外遇與母親離婚,留下小志、哥哥和母親三人自謀生路。

或許是上天的體恤,聽話、乖巧、憨厚的小志,在外人面前總是顯得靦腆,一旦熟識,話匣子打開、滔滔不絕、不可遏抑。在校成績雖稱不上優異,但在老師眼中,小志是一個活潑有禮、熱忱服務的好孩子。今年即將從國中畢業的他,對烹飪特別有興趣,希望將來能當個麵包師父,因此正準備報考高中烹飪特教班。問他對升學考試有無信心?他仍一貫露出害羞的表情,點頭示意。媽媽強調小志並非怕生,只是說話有時詞不達意,但絕對有自己的主張。若是說錯話,害羞的小動作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即便在校上課,小志仍會不時通電表達關心。媽媽說,「我和小志是互相依賴、相互關懷,彼此都是對方的全部。」

不要看媽媽心寬體胖,母親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哥哥,長時間下來身體健康也出現了警訊,腰酸背疼的情形持續發生,因此移動哥哥身體便成為小志的例行工作。把哥哥抱下樓、協助母親幫哥哥洗澡等,已然是媽媽最重要的左右手。不僅如此,掃地、拖地、洗碗都難不倒他,小志不僅懂得照顧自己,相對的也為母親減輕不少負擔。
  
說到小志怕黑,肇因於五年前母親與生父離異後,曾數度割腕,當時小志緊抱母親,不斷喊著:「媽媽!你不能死,我和哥哥都很需要您,您死了,我怎麼辦?」禁不住小志一再的呼喊,才喚回母親的求生意志。歷經此事的小志開始怕黑,只要是母親出門、上廁所,他都會擔心、不斷地詢問;常會夜裡摸摸媽媽在不在身旁,從那時起點盞小燈才能安睡,一家三口睡在同一房間,小志至今仍不願單獨就寢,除了保有安全感,哥哥開刀後的疼痛,亦須服用鎮定劑才能安枕,也是一項顧慮。此外,凡樓梯間、暗室、密閉空間,小志只要遇黑便會待在原地、裹足不前;所以他通常不願單獨一人留在陌生的環境裡。小志不會用美麗的詞藻表達情感,只能用「心」陪伴母親走過人生中的每個關卡。哥哥或許看不懂弟弟對母親的愛,但從小志緊抱哥哥下樓,疼惜之情,可謂溢於言表。
  
以世俗眼光審視,小志的貢獻的確微不足道,但他甘於做一位乖巧、懂事、會幫母親照顧哥哥的好孩子,這對一般青少年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對一位母親來說,小志的貼心,讓她重獲生存的勇氣,有點負擔卻又十分依賴。
  
家住金福路的小志,每天由媽媽騎機車接放學,今年獲家扶中心「自強兒童」榮譽榜,他常把自己的想法和媽媽分享;母親回憶道:「若不是小時候受到阿公酒後外力傷害,小志應是個完全正常的小孩。記得他三、四歲時,有一次回娘家, 只因小志哭鬧,便被阿公酒醉亂性,擊打頭部成傷,母親當時單純處理外傷,不疑有他;卻在二年後上幼稚園時,老師發現小志學習進度不如人,且時有好動傾向,母親才帶他前往高醫診治,經智力測驗發現異樣。小志的語言發展較同齡小孩遲緩,國語程度偏弱,講話時咬字略顯不清,自行閱讀亦有些吃力,媽媽會鼓勵他把瞭解的部分先行看過,不明白處,她再補充解釋。
  
當迎向晨曦、一天的開始,母親七點多送小志上學,回來後照應哥哥用餐、處理家務,四點多接小志放學,回家後小志和媽媽一同照顧兄長進食,儘管生活規律,但為抒發小志過剩的精力,每逢週一至週五,晚上六點後是小志的跆拳時間;再回到家裡,已是九點光景,待溫習功課、沐浴完畢,已近十點半上床就寢。
  
遇有假日,小志總會要求媽媽和他出去走走,而今過動情況已較以往改善許多,跆拳課也上了一年多,目前是紅黃帶,週六白天還要上游泳課,小志相信運動是他的興趣,而且喜歡和同學一起分享上課的喜悅。跆拳課前,母親會先和教練充分溝通,暸解孩子實際情況。一週課上下來,小志也會叫累,有時晚上也想偷個賴、請個假,但在母親的堅持下,小志不敢有二心。學習游泳至今剛逾半年,適應還算OK,為讓小志獨立學習,媽媽沒有陪他下水。

由於小志對烹飪和運動情有獨鍾,即便在家中廚房,媽媽總會注意操作安全。小志動手實做時,母親必然會在旁示範。小志一進廚房,總會迫不及待要求媽媽:「快點教我做麵包吧!」媽媽向筆者表示:「小志自小四、小五起,便展現烹飪方面的興趣與天份,觀看電視時,只要有西點畫面,便會立刻要求她教做點心、 烘小餅,總希望趕快買些西點材料,享受那種動手做的成就感;如今學校特教班也安排有技藝課程,可以為學生打好基礎。
  
對於哥哥的照顧,媽媽說:「幸好有小志幫我抱著哥哥上下樓,為了便於瑋瑋乘坐輪椅,我們只好選擇透天厝。有鑑於瑋瑋罹患的是先天性疾病,吃藥、復健,效果不大,因此現已終止醫療。由於哥哥體弱,無法自行坐立、自行翻身,除了睡眠,在在需要旁人協助;先前復健擔心造成骨折,因此平時多平躺於床上,自小瑋瑋骨骼發育不良,致說話發展緩慢,目前僅有兩、三歲智力;不過瑋瑋會用眼神、微笑和我們溝通。目前僅能幫哥哥做基礎按摩,防止肌肉不致過度萎縮而已。

小志自上國中以來便夢想將來當個麵包師父,這個月二十九號,小志便要參加高職特教考試;三信高商是他的第一志願,「有了自己開家麵包店,同時買間大房子,讓一家三口過得快活」。輔導社工葉美秀老師說,小志拿過家扶中心的獎學金呢!不僅好學,課餘玩電動,小志自有主張;看他玩PS2,倒也有模有樣!
  
平日在自家後院種些花草,例如:金桔、草莓、蕃茄、絲爪,都是他的最愛!小志強調:種絲瓜是要給哥哥吃的,昆仲情深,由此可見。
  
媽媽高興得的指出,小志之所以喜歡製做麵包、小餅干、小西點,並非自己愛吃,而是那份製作過程的成就感;每週五下午烘焙課,小餅干加上個櫻桃、放粒草莓,送給媽媽和哥哥吃,對小志來說是件有趣的大事;當糕餅出爐時,會自己先行品嚐,再好吃的西點,小志仍不忘嚴格品管哩!
  
在學校,小志是班長,同時也是老師的好幫手,並曾於校運會上獲得徑賽銀牌。回到家裡,從小志和母親的互動中可以看得出他們彼此的依賴程度;母親說:「小志心中藏不住秘密;一旦有事,可以從他的表情看得一清二楚;也正因如此,小志和母親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段時間不見,小志便會變得忐忑不安,少有安全感。小志樂於和媽媽說悄悄話,談論學校當天所發生的點點滴滴;若有意見和母親相左時,小志會低頭不語,但最終小志還是會先向媽媽認錯。
  
平日媽媽雖也訓練小志協助餵食哥哥,但可能是手勢習慣有所不同,哥哥還是只接受媽媽為他服務。即便如此,小志仍會在旁細心觀看,以備不時之需。雖然小志和哥哥互動不多,但兩人都熱愛流行音樂,樂曲成了兄弟倆最簡易的溝通橋樑。
  
小志另項優點,便是喜歡將無用的小東西趕快修復原狀;腳踏車故障了,自己動手修理,若是與團體行動,他會將自己的經驗與同學分享。「記得有一天,小志突然告訴媽媽,他最近交了個女朋友,而且還是普通班的女生唷!說到當口,小志義正嚴詞的表示,這是他和媽媽間的秘密,不能跟外人說哦!」媽媽放心的說道:「小志在校任何事情都會向她稟報,若是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東西,小志絕對不敢收;哪怕是一本情色書刊,同學好心送給他,小志也會立刻報告老師,知會媽媽,倘若知情不報,定會家法侍候。」
  
在班上,母親總怕小志和同學發生言語衝突。老師排解時,小志有時亦會質疑老師「為什麼不信任我?」,小志若覺得老師誤解他,會跑到校門口等待媽咪的到來;小志的安全感來自媽媽的存在,就連麵包店經營管理,小志都已做好安排, 要求媽咪一定得坐鎮櫃台,幫小志看店、收錢;霎時,筆者和在場老師都為小志的一番說詞感到震驚。小志解釋說,「我在後面忙著發麵包、做西點,根本無法分身照應客人,只有請媽咪代勞了。」
  
小志常對母親說:「現在苦一點無妨,以後一定要讓媽媽過好日子,目前生活不必太操煩,藉此反過來安慰媽媽。儘管小志同樣有青少年的物質需求,但他向母親表示,「我可以等,等家裡有錢了再買不遲。」;至於母親節禮物,小志要讓媽媽親自挑選;小志特別強調,「要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唷!」小志的媽媽表示,一家人作息全以哥哥需求為指標,街坊鄰居們偶爾笑問媽媽:「你家的跟屁蟲上哪兒去啦?」;可見母子形影不離,在鄰里間已傳為美談。
  
人前千萬不要說出令小志漏氣的話,一付小大人,又像小朋友的小志,在撕毀筆者名片後,感到過意不去,又急著催促母親趕快將名片恢復原狀;媽媽立刻反道:「你看你又來了!」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A Man Escaped - 死囚逃生記


這是我看法國導演 Robert Bresson (羅伯‧布列松) 的第一部電影,1956年的作品,黑白片。

根據我找到的網路資料,布列松的電影一直以來就不走大眾市場取向。在他40年的電影生涯中一共只拍了13部劇情片,主因之一在於籌資的困難。而這一部 A Man Escaped,則是眾人評為最適合認識布列松作品的選擇。

這是部藝術電影,我說,如果我們不把娛樂 (entertainment) 視為電影最重要的功能,而視它為藝術家創作的媒介之一時,如繪畫,文學,表演...等 (亂入:突然認真的想知道,讀到本篇的人客你們當中可曾有誰認為某位導演是藝術家的嗎?就像梵谷是藝術家,莫札特是藝術家,如果有請讓我知道是哪位導演,感謝!)。但同時,死囚這部片也絕非那種看完老半天不知道它在演什麼的電影,它的故事再清楚不過。

死囚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二戰期間,一名法國少尉 Fontaine 被德軍逮捕,在押抵至 Lyon 監獄途中 Fontaine 試圖逃脫但馬上被捉回,當然少不了一頓皮肉苦,而在進監之後,從一開始對生存的絕望 (Fontaine 在軍中是從事間諜及爆破工作並曾炸毀一座橋),因獲著其他法國犯人的協助,從一支鉛筆所以他能把訊息傳回法軍,與一支安全別針他學會如何掙脫手銬,Fontaine 對生存的希望與渴望引領了他走向逃獄求生的想法。他開始一步步為逃脫做準備,從暗藏湯匙開始到準備越獄攀爬時的鉤索... 直到有天,Fontaine 被帶往德軍總部並被宣判將處以槍決。在所剩無多的時間下,正當 Fontaine 準備開始實施他的計畫時,有天,他的房間突然來了另一名新來的囚犯,一名穿著德軍制服的男孩。Fontaine 只有兩條路,他要不選擇相信這名獄友並帶他一起逃亡,要不只好殺了他以防計畫走風。

全片90分鐘裡講的就是一件事,主角 Fontaine 越獄的過程。然則布列松的敘事手法有著相當獨特的風格,這也是為何我說這部片是藝術電影的主因之一。

以敘事,鏡頭與聲音兩方面來聊。
敘事:Bresson 在這部片中展現了非常獨特的敘事手法與強大的懸疑張力。片中充斥著許多主角的畫外音,有時是第一人稱 Fontaine 內心的讀白,有時又像一位說書人以第三人稱的身分在講述,或回憶這樁事件。你既是在看電影,又真的像在"聽"故事。而有時畫面先於聲音,有時又在其後。畫面先於聲音時,它讓你再更深入的去觀看聲音所提及的畫面部份 (Fontaine 剛進監獄時假裝傷重以逃避審判),或告訴觀者 Fontaine 那時心理的真實感受為何 (德軍問 Fontaine 不會再逃亡了吧,Fontaine 回答不會,但他覺得德軍壓根就不打算相信他)。而聲音先於畫面時,它可能用預先暗示結果的方式來引領觀眾注意接下來要發生的事件的過程 (當他對自己下決心要逃獄後接下來為計畫所做的種種準備),或提供我們 Fontaine 當時的感受造成我們對接下來事件的懸疑感 (他開始考慮是否需要殺掉新來的年輕獄友,因為 Fontaine 懷疑他可能是臥底)。而強大的懸疑張力,其中一部分恰好又是來自我們先對 Fontaine 內心企圖或感受的了解,但畫面卻尚未呈現或僅以省略的方式表現 (比如Fontaine 獲知將處以槍決後擔心是否還有機會回到他準備越獄的那間牢房),又或是在畫面呈現時又再加入了 Fontaine 的讀白讓我們更清楚確認那時 Fontaine 的感受 (畫面的呈現讓我們以為 Fontaine 倒頭啜泣但其實他在笑)。這是布列松在本片所展現非常獨特的敘事手法,分析起來可以相當複雜,但在觀賞的過程中卻沒由突兀的感覺,而只是感覺經歷了一次很不同的觀影經驗。

鏡頭與聲音:Fraçois Truffaut (楚浮) 曾說,死囚是極少數影片其中沒有任何多餘無謂鏡頭的電影。換句話說,Bresson 的每個鏡頭都有它的目的,所以有其存在的必要。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句屁話,但真能做出來的才叫爸爸。從電影史來看大抵是以加法演進。情緒,感受的鋪陳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疊上去,但,你有沒有能力是抽掉一個鏡頭再抽掉一個鏡頭來凝聚故事的張力?那是減法,頭腦很清楚的人做的事。鏡頭的多少與影片的良莠無關,只不過是能用少的鏡頭說好的故事的影片如今不多 (當然,這可能也跟觀影者口味越來越重有關)。死囚這部片幾乎沒什麼遠景,當然也沒有一般以建立鏡頭做敘事起始的慣例,反倒都以特寫及半身鏡頭居多。而影片的張力不在於它讓你看了些什麼,卻倒是沒讓你看了什麼。要呈現 Fontaine 在鑿牢門時擔心被德軍警衛發現時的緊張感要怎麼拍?在 Fontaine 為越獄所做的準備過程中,影片裡一個德軍巡視的畫面都沒有,但我們依舊為 Fontaine 擔心,這是怎麼做到的?Bresson 的方法之一,就是聲音。我們聽到有軍靴上樓的聲音,由遠而近,但我們不知道他可是為何目的而來,他到底要到那裡去,或是會進哪個房間。拍德軍,你可以呈現他的表情讓觀眾誤以為他聽到了什麼所以上樓,而其實他什麼都沒聽到。也可以拍他冷漠的無表情,拍他的機關槍來暗示德軍的殘暴。那,如果這些都不拍呢?你就是 Fontaine。你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等。就是和 Fontaine 一樣在牢房裡面等,並且希望不要有人走到你門前來。無法說哪種方法好,不過 Bresson 藉由死囚這部電影,倒讓人感受到聲音之為電影的元素之一可以有多大的作用,除了電影配樂外。

A Man Escaped,是部藝術電影也好,是部經典電影也好,我只記得當第一次看完的時候,我被他震驚了,內心的os是,tmd,真是部好厲害的電影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Quantum of Solace [量子危機]

The name is Bond, James Bond.

這句台詞可能是影史上最最著名的台詞之一,我們可能聽過不下數十次,甚至上百次。而從2006年起,他的聲音來自 Daniel Craig,一位當初從選腳開始就備受爭議的二線演員。

爭議的原因很簡單,007,怎會生這款?

而這樣的質疑,在他主演的第一部 007 系列,Royale Casino (皇家夜總會) 席捲全球後,當初對第六任 007 的質疑也隨之不復存在。而 Royale Casino 則被喻為是從 1962 年的 Dr. No 以來,所有21 007 系列裡最好看的一部。當然這樣的原因,也可能跟前一任情報員 Pierce Brosnan 一貫公式化的以世人早已熟知的 007 刻板印象來詮釋有關。所有難題對他而言感覺其實都不那麼難,他的臨幸一笑好壞女人通通買單,而那輛 Aston Martin 甚至已進化到蝙蝠車的等級。就我而言,這樣的 007 是我打不倒的,尤其當你知道在和他對幹之後無論如何他都還會一派優雅的叼根雪茄,的話。

這,就是 007,嗎?

那麼Daniel Craig絕對是一個你會想挑戰的對手。是他讓 The name is Bond, James Bond 這句帥氣的台詞讓我覺得,X的,沒事的時後我也會想唸一下爽一下。因為,Daniel 007 本身就充滿了真實生命的感覺。我們知道 007 不會死,但他也是人,有情有淚有失戀,會吃土吃鱉蛋遭鞭,雖然不能哭,但至少會陪女生哭。此外酷的是,那輛 Aston Martin 依舊超能跑,但壽命長不過一隻雪茄。那不再是 Bond 的夥伴,只是英國情報員所屬的一件工具而已,用了,不能用了,就不用了。

Royale Casino 真是超好看的 007 系列,那麼,Quantum of Solace (量子危機) 呢?我要老實說,量子危機是部很過癮的電影,雖然沒有皇家夜總會好看。量的精彩主要不是劇情,而是畫面。從一開始法國山區的飛車追逐馬力就把觀眾催到雲深不知處。該撞的,該射的,該壞的,該翻的,該換檔的以及該死的,都到底的了。然後不該背叛的背叛了,不該出事的出事了,所以,Bond 要出動了。在義大利優美山城 Sienna 的徒手追逐戲當中,雖不復見皇家夜總會開頭那段黑人歹腳靈動如兔的翻滾男孩身手 vs. 龐得 “X的,老子一定要追到你的冰原快跑人之只好一直跑的決心,但,量的精彩再一次,以畫面決勝負。這段約略十分鐘的追逐戲,少不了搞不好用了一千多顆鏡頭,這意思是說,一分鐘有一百多顆鏡頭,每一秒就剪了兩個鏡頭,跑步嘛。

然而,在所有精采刺激的動作場面中,卻也隱藏了一個真正的危機。如果我們喜歡皇家夜總會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刻劃龐得人性的部份,那麼量子危機相較之下,是更偏重了純粹感官上的愉悅。有更大的製作 (影片前五分鐘的飛車追逐就廢了14台價值新台幣750萬的Aston Martin),更多的爆破 (影片結局前沙漠旅館的大爆炸),更複雜華麗的武打設計 ( Sienna 的打鬥場景倒的的確確很好看!),更因為龐得是無所不能所以就無需思索的展現他的無所不能 (從開坦克車到DC3空中巨無霸的海陸空三棲,且一如導演 Marc Forster 在籌備期所言,第22集007 會比皇家夜總會多出雙倍刺激的動作場面),那麼再一次,龐得有可能失去他的人性,只是這一次不是因為失去了鍾愛的 Vesper 所以殺無赦,而是因為好萊塢對動作片的類型公式所以失溫。而人客阿,那句 The name is Bond, James Bond 的魅力或許也將再難如此帥氣的直擊人心了吧。因為龐得,所以龐得,我覺得是遠不及:壞蛋,告訴你吧,就算你打爛我的蛋蛋,老子還是站不改性,坐不改名的 James Bond!

最後兩件事。第一:量子危機的故事是接續皇家夜總會而來,所以請務必先看過皇家夜總會才容易進入狀況,要不也建議再看一次 (反正是部好片,而且相信我,暖機後效過更加)。第二:量子危機好不好看?我說,這錢值得。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好咖啡=心情咖啡?


根據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標準,一杯好的咖啡從栽種開始,收成後的精緻處理,再來就是烘焙,最後是將咖啡的原味呈現,如果符合所謂的乾香氣,濕香氣,進入口腔中的細膩變化,便可稱為一杯好咖啡,然而日常生活當中, 各位不見得知道如何去"品"一杯咖啡,不清楚什麼叫"乾香氣"?不清楚什麼叫做"烏梅香"?更別說是在口腔如何的分辨前,中,後段的變化,這對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也許是個困擾,所以一杯"好咖啡"的定義,便顯得格外重要,然而喝咖啡當下的心情往往影響了咖啡好壞的認定,就好像:


聯考失利,一個人漫無目的的騎著車閒逛,無意識的走進咖啡館點了一杯卡布奇諾,感覺陣陣的苦澀,該不該加糖?這時候卻也沒這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正享受著片刻的呆滯,也許若干年後,這家咖啡館會是你的秘密基地,當你想呆滯放空的時候

初戀,人來人往的忠孝東路吵雜咖啡館中,甜蜜的對望,眼中只有彼此,無視他人的存在,從頭髮聊到鞋子,從學校聊到....................儘管是一段毫無意義的對話,都可以激起無限的歡愉,也因此一杯苦到刮舌的冰咖啡,你都會覺得像糖蜜般的潤喉,因為這是你的初戀,這是你的第一次感覺自己像個男人(或女人,即使當時你也許只有12歲!!!),但多年以後當你經過這家店,你還是會忘不了那杯好喝的咖啡和那一段美好的回憶


外國初體驗,第一次踏出國門到地球的另一端,從地球儀來看,這只不過是轉了半圈,但你卻是足足得花13個小時,不管你是在Santa monica 或Riverside,當你完全身處在一個西方文化中,這已經不單單只是在書本上所認知的文化衝擊,這是新鮮的,好奇的,好玩的甚至一點點恐懼的心情跳動,也因此當你分不清吧檯內煮咖啡的到底是人?還是頭黑熊??或甚至連short, tall ,grande都不知道有什麼差別的時候,你還是會很興奮的點一杯你以為的咖啡,坐在涼涼的戶外,半開心半興奮的喝下這杯好喝的咖啡


所以,一杯咖啡好壞的認定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看你囉!!!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Trainspotting

選擇人生,選擇工作,選擇家庭,選擇初次房貸,選擇大電視,洗衣機,音響設備,選擇健康生活,低膽固醇與牙醫保險,選擇你的未來,選擇你的志業... 但,我為何要做這樣的事?

所以,我選擇不選擇,我選別的。
原因是,沒有原因。
當你有了海洛因,誰需要什麼原因?

好吧,你對以上這一段文字可有熟悉感?在Danny Boyle 1996 年的英國電影 Trainspotting (中譯:猜火車) 一開場當 Ewan McGregor (伊旺 ‧ 麥奎格) 所飾的 Renton (藍頓) 在愛丁堡大街被警察追逐狂奔時,配上的就是上述的旁白。那時,沒法選擇大學,但能選擇重考班。而當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時,已是兩年後在念大學時的事。那時,誰不知道猜火車,誰沒看過重慶森林 (也是1996)。而且,就算你完全不知道所謂的呼飯用藥是怎麼回事,一如對鳳梨罐頭的保存期限也始終懵懵懂懂,那時,當碰到有人在談論這兩部電影時,也要說,這兩部片,很酷,很屌。

沒關係,誰真正懂得這些很酷很屌的事?

距離上一次看猜火車已是多年前的事,而這次當我再次回味這部電影時,那些經典橋段、畫面或台詞,至今仍另人拍案叫絕,不過,卻也多了分感動。
感動的是,自始自終,電影與電影工作者的誠實,對自己的誠實,對人生的誠實。當Renton 最後幹了大家的錢逃離飯店走在泰唔士河橋上時,他說:為何我這麼做?可以有許許多多的答案,但沒一個是真的。事實就是,我是個壞胚子。但那即將改變,我即將改變... 而我就會像你一樣,工作,家庭,他媽的超大電視機,洗衣機,車子,音響設備,DIY,益智節目,退修年金,扣繳稅額,努力營生,抬頭向前,到你死的那天。

人生社會化的過程,誰逃的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說出幾件年少輕狂的往事,但一切都還要繼續下去,它會發展,會變化,會有些東西消失,會有些東西出現,會認識新的人,會愈來愈少聯絡某些人。什麼都變,音樂亦然。所以我的第一張 underworld 竟是今年在台東買的,而專輯名稱是: Underworld 1992-2002。也已經是舊東西了。不過,那也沒什麼不好。我相信,有些東西,舊的比較好。因為那些東西,對我來說是可以辨認的,是有溫度,回憶,笑容,對話的,一如猜火車。昨晚,當想和女友再再重溫一次猜火車時,我們跑了台北市兩家百視達,兩家亞藝影音,一家自營出租店,再也找不到猜火車了。而那家自營店店員還問我:猜火車的猜是猜謎的猜嗎?而最後一家亞藝的店員跟我說:這部經典電影很抱歉我們已經沒有了。當從她們口中聽到經典電影四字時,給了我一種相當微妙的感覺。原來,猜火車如今已成為某些人所謂的經典系列了阿... 我理性上知道他不新,感性上卻從沒覺得他有那麼舊了。我們最終還是看到了猜火車,是我電腦裡的英語字幕版。

某些美好的歲月與事物,確確實實的只會在某個時代鑿下普遍的痕跡,卻終難延續下去。事實如此,那也沒關係,好好享受就好。好好享受第一次看,第一百次看猜火車的樂趣,好好享受看海角七號的樂趣。我很喜歡大時代感的經驗,因為,當你有機會一同體驗某個時代的溫度,感動,瘋狂與熱情時,不是一件棒的不得了的事嗎?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亮心的好攝之圖 II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